彩带范文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最新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9篇(优秀)

2024-02-22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范文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一

回顾近代历史,中华民族饱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与煎熬,大地硝烟四起,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层层压迫、盘剥之中。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求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

95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有了正确的航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颗参天大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历史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到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心骨”。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服务人民不能变”,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未来在人民。新形势下,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的目的旨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为民务实的行动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要不忘初心,服务人民。

不忘初心,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一切为了人民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一生的价值追求。不忘为人民服务之初心就要始终牢记宗旨意识,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下,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夺取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因此,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走的了群众路线,听得进群众意见。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做决策、出政策,要多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从人民群众中既取为人民服务的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5载党和人民的风雨同舟,谱写了中华民族之崛起的盛世华章,全党同志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二

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中“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因此,宗旨意识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增强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恪守宗旨的根本前提,是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增强宗旨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就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全体党员思想、观念、行动中的自觉反映,它表现为党员定向的心理、自觉的反映、能动的认识、主动的思维以及反思性的观念活动。宗旨意识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整体风貌的集中体现。

——确立宗旨意识是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胜利的宝贵经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党92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表明:从我们党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得民心”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成功之道。

——增强宗旨意识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仅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宗旨,而且需要我们按照时代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党的宗旨意识的认识。与此同时,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体制改革、地区差距、行业特征、就业状态等原因导致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多样化,群众为实现多元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使党在坚持宗旨、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处于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中。

——强化宗旨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紧迫任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刻理解增强宗旨意识的具体要求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真理。宗旨意识、群众路线是“武器”不是“钝器”,更不是“祭器”。增强宗旨意识不仅需要植根于全体党员的头脑里,还必须落实在全体党员的行动中。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坚定宗旨意识,保持血肉联系。增强宗旨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增强宗旨观念的应有之义。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坚持开拓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宗旨意识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目前,党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呈现新特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反对腐败,永葆清正廉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炉。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党才能拥有长期执政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同时,还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

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通过教育、制度、监督多管齐下,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

第一,要把加强教育作为增强宗旨意识的基础。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要抓好宗旨意识这个重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抓好理想信念这个基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树立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

第二,要把健全制度作为增强宗旨意识的保证。同志特别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活动成果固化在“接地气”的制度设计上。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形成便捷有效的民情反映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三,要把强化监督作为增强宗旨意识的关键。坚持群众路线、增强宗旨意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制度体制和机制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使其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硬约束,有赖于严密的监督体系。要通过党代会、全委会、党务公开等构建党内监督体系,通过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构建外部监督体系。通过科学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保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接受群众监督,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真诚的信赖;保证各级党组织自觉执行有关规定,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用实际行动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三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开展“做群众贴心人”大讨论,既是活动开展的需要,也是现实工作的需要。通过大讨论,我觉得要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进一步与群众走得更紧,贴得更近,关系更融洽,进一步增强我们事业的发展后劲。由此获得三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为什么要做群众贴心人

其一,做群众贴心人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需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践行群众路线,首先要主动贴近群众,紧密联系群众,与群众零距离,问题在群众中查找,工作在群众中开展,成效在群众中检验。这样,我们才能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才能够使活动开展达到不虚、不偏、不走过场的目的,才能把“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宗旨落到实处。

其二,做群众贴心人是实现修身正已的需要。有人说,社会是一部无字的书。而群众正是这部无字书的创作者。群众长期与实践打交道,在实践在摸索,在实践中积累,他们的经历和知识最丰富,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做群众的贴心人,虚心拜群众为师,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复杂的实际情况,发现能力上的差距,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如果脱离群众,不依靠群众,我们的知识就会贫乏,视野也会狭隘,就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识泰山;两耳充豆,不闻雷霆”的局面。

其三,做群众贴心人是凝聚发展力量的需要。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一个人走,走得快;一起走,走得远。我们不管是谁,不管有多大本领,脱离了群众,都将毫无作为。就我们的税收事业而言,群众是事业的主力军,也是财富的创造者,只有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汇聚起来,依靠群众的参与、支持和配合,我们的税收事业才能根繁叶茂,才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二、怎样做群众贴心人

做群众的贴心人,关键要做好一个“贴”字,不是表面的接触,简单的交流,形式上的联系,而要贴紧,贴实,心与心贴近,情与情交融,心心相印,血溶于水,把干群众关系铸成铜墙铁壁、坚强堡垒。

一是放下架子,尊重群众。“机关服务基层、领导服务干部、征税人服务纳税人”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些年我们也在这些方面上作了探索,付出了行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以领导自居,高高在上,高人一等,不愿意、不乐于与群众打交道,不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不把群众放心上;有的下基层走马观花,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呆在办公室聊,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角落后院;有的趾高气扬,对群众指手划脚,办事慢慢吞吞,说话不冷不热。等等这些,都是脱离群众、伤害群众的表现。要当群众贴心人就要彻底解决这种群众意识不强、群众基础不牢的问题,从思想上放下架子,放下面子,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从发号施令向沟通引导转变,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从习惯被拥戴向接受监督转变。

二是放低身段,融入群众。有人说,如今社会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通迅越来越发达,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我们在与群众打交道中,也常常以电话代替见面,以短信代替问候,这样无形中少了人情味,多了生疏感,拉开了距离,疏远了关系。做群众工作犹如走亲戚,不走动就会疏远,不沟通就会形成隔阂。所以,我们要放下身段,扑下身子,常到基层走一走,常与基层干部聊一聊,常到纳税人处看一看,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心连心,这样才能调查到真实的情况,听到真实的声音,找到真正的问题。

三是放权放利,善待群众。民利不可争,民意不可违,民怒不可犯。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最可爱、最可敬,也最可畏。群众的一些诉求得不到满足,问题得不到解决,积累起来,一旦找到燃烧点,就会如火山爆发。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群众,我希望得到什么。当群众贴心人,就要放权放利,勇于革自己的命,割自己的肉,不做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情,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搞区别对待,不搞厚此薄彼,保障群众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就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请群众当参谋,邀群众为军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努力做群众贴心人

作为班子成员,我们更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心系群众、对接群众、取信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从心里对我们说 “满意”。

一是当好“带头人”。自己有正气,群众才会服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到眼里,记在心上,也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思维和行为方式。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好标杆,做好导向,当好表率,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创新争优,带头严于律已,带头令行禁止,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做到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以优良的作风影响人,以端正的形象凝聚人。

二是主动“接地气”。接地气,才能有底气。要走出去,借局长接待日、机关联基层等活动开展,静下心,沉住气,深入基层、群众、纳税人当中调研,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发现基层的经验亮点,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要请进来,认真落实民主公开决策、集体决策制度,请群众参与到我们的决策中来,参与到财务预算、行政审批等方面的监督中来。

三是立破“聚焦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四风”问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群众提得最多的就是“领导干部多深入基层,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针对活动开展建议最多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成效。我们下一步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诉求,从他们最满意的事做起,从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一项一项梳理,一项一事研究,一项一项解决,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切实让群众满意。

“当群众贴心人”一句响当当的承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满意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我们要一心一意、一以贯之,抓好服务税户、服务基层、服务大局“三服务”工作,以活动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信赖、认同、支持。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四

党的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坚持党的宗旨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今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如何判断党坚持了群众路线、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既需要我们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更需要我们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增强宗旨意识,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而要真正达到增强宗旨意识的目的,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充分认识党的宗旨与党的性质的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章程》一开头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的概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意愿和主张集中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他们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正因为党具有上述本质利益,才能成为而且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丢掉了党的宗旨,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党的性质,也就谈不上坚持群众路线了。

二是要深刻理解党的宗旨与党的发展壮大的内在联系性。早在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又进一步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多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民族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已经证明,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党9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正如所说的那样:“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因此,学习领会的系列讲话精神,就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宗旨与党的发展历史的联系。

三是要全面把握党的宗旨内涵的丰富性。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其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于是我们党提出了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要求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和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党便根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建国初期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又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同样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一起规划、把发展任务与改革任务一同部署,提出了“两个全面”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两个加快”的任务,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梦”的论述,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不同时期的宗旨内涵,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四是要不断强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思想。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每一个党员,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平凡岗位,都要心系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树立公仆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做计划,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考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同时,要进一步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把党的宗旨贯彻到制定和实施的决策部署中,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上。正如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所以,我们如果不能很好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优良传统,颠倒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脱离人民群众,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最终一定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五是要牢固树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权力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担负的责任就越大,人民群众对你的要求也就越高。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这既是对从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者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不能把权力看成是个人地位的象征,更不能把群众利益抛置脑后而自以为是。我们手中的权力,只是代表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更不是抬高自己身价和地位的砝码。这正如多次强调的那样:“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所以,我们学习的系列讲话精神,增强宗旨意识,就必须破除“官本位”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当好人民公仆,坚持勤政为民,把掌权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不用权力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克服权力使用上的随意性、专断性,防止权力与责任脱离,切实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运用廉洁高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之,我们学习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增强宗旨意识,不仅要把握宗旨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实践宗旨,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以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立足本职做出一流业绩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五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事业和工作都无从谈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有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就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操守。在长期执政中,要居安思危,统筹全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要牢记使命与责任,更加自觉地勤奋工作

增强公仆意识,坚持为民初心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强调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公仆意识,首先,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的工具。其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认认真真听取民意,实实在在为民干实事。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尤其要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增强节俭意识,发扬优良传统

节俭意识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政治品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优良传统,领导干部要矢志不渝地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党政领导机关要带头,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到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使节俭为民、执政为民、朴实肯干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偷奸耍滑者、铺张浪费者受到惩戒。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成为我们时代的新风尚。

真诚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要以作风建设为着力点,树立直面问题的勇气、真抓真改的态度,坚持领导带头,说到做到、立改立行,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着重解决态度冷漠、敷衍群众的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六

党的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坚持党的宗旨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今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如何判断党坚持了群众路线、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既需要我们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更需要我们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增强宗旨意识,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而要真正达到增强宗旨意识的目的,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充分认识党的宗旨与党的性质的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章程》一开头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的概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意愿和主张集中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他们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正因为党具有上述本质利益,才能成为而且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丢掉了党的宗旨,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党的性质,也就谈不上坚持群众路线了。

二是要深刻理解党的宗旨与党的发展壮大的内在联系性。早在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又进一步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多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民族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已经证明,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党9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正如所说的那样:“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因此,学习领会的系列讲话精神,就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宗旨与党的发展历史的联系。

三是要全面把握党的宗旨内涵的丰富性。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其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于是我们党提出了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要求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和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党便根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建国初期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又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同样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一起规划、把发展任务与改革任务一同部署,提出了“两个全面”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两个加快”的任务,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梦”的论述,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不同时期的宗旨内涵,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四是要不断强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思想。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每一个党员,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平凡岗位,都要心系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树立公仆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做计划,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考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同时,要进一步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把党的宗旨贯彻到制定和实施的决策部署中,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上。正如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所以,我们如果不能很好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优良传统,颠倒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脱离人民群众,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最终一定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五是要牢固树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权力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担负的责任就越大,人民群众对你的要求也就越高。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这既是对从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者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不能把权力看成是个人地位的象征,更不能把群众利益抛置脑后而自以为是。我们手中的权力,只是代表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更不是抬高自己身价和地位的砝码。这正如多次强调的那样:“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所以,我们学习的系列讲话精神,增强宗旨意识,就必须破除“官本位”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当好人民公仆,坚持勤政为民,把掌权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不用权力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克服权力使用上的随意性、专断性,防止权力与责任脱离,切实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运用廉洁高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之,我们学习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增强宗旨意识,不仅要把握宗旨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实践宗旨,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以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立足本职做出一流业绩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七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开展“做群众贴心人”大讨论,既是活动开展的需要,也是现实工作的需要。通过大讨论,我觉得要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进一步与群众走得更紧,贴得更近,关系更融洽,进一步增强我们事业的发展后劲。由此获得三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为什么要做群众贴心人

其一,做群众贴心人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需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践行群众路线,首先要主动贴近群众,紧密联系群众,与群众零距离,问题在群众中查找,工作在群众中开展,成效在群众中检验。这样,我们才能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才能够使活动开展达到不虚、不偏、不走过场的目的,才能把“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宗旨落到实处。

其二,做群众贴心人是实现修身正已的需要。有人说,社会是一部无字的书。而群众正是这部无字书的创作者。群众长期与实践打交道,在实践在摸索,在实践中积累,他们的经历和知识最丰富,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做群众的贴心人,虚心拜群众为师,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复杂的实际情况,发现能力上的差距,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如果脱离群众,不依靠群众,我们的知识就会贫乏,视野也会狭隘,就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识泰山;两耳充豆,不闻雷霆”的局面。

其三,做群众贴心人是凝聚发展力量的需要。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一个人走,走得快;一起走,走得远。我们不管是谁,不管有多大本领,脱离了群众,都将毫无作为。就我们的税收事业而言,群众是事业的主力军,也是财富的创造者,只有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汇聚起来,依靠群众的参与、支持和配合,我们的税收事业才能根繁叶茂,才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二、怎样做群众贴心人

做群众的贴心人,关键要做好一个“贴”字,不是表面的接触,简单的交流,形式上的联系,而要贴紧,贴实,心与心贴近,情与情交融,心心相印,血溶于水,把干群众关系铸成铜墙铁壁、坚强堡垒。

一是放下架子,尊重群众。“机关服务基层、领导服务干部、征税人服务纳税人”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些年我们也在这些方面上作了探索,付出了行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以领导自居,高高在上,高人一等,不愿意、不乐于与群众打交道,不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不把群众放心上;有的下基层走马观花,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呆在办公室聊,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角落后院;有的趾高气扬,对群众指手划脚,办事慢慢吞吞,说话不冷不热。等等这些,都是脱离群众、伤害群众的表现。要当群众贴心人就要彻底解决这种群众意识不强、群众基础不牢的问题,从思想上放下架子,放下面子,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从发号施令向沟通引导转变,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从习惯被拥戴向接受监督转变。

二是放低身段,融入群众。有人说,如今社会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通迅越来越发达,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我们在与群众打交道中,也常常以电话代替见面,以短信代替问候,这样无形中少了人情味,多了生疏感,拉开了距离,疏远了关系。做群众工作犹如走亲戚,不走动就会疏远,不沟通就会形成隔阂。所以,我们要放下身段,扑下身子,常到基层走一走,常与基层干部聊一聊,常到纳税人处看一看,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心连心,这样才能调查到真实的情况,听到真实的声音,找到真正的问题。

三是放权放利,善待群众。民利不可争,民意不可违,民怒不可犯。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最可爱、最可敬,也最可畏。群众的一些诉求得不到满足,问题得不到解决,积累起来,一旦找到燃烧点,就会如火山爆发。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群众,我希望得到什么。当群众贴心人,就要放权放利,勇于革自己的命,割自己的肉,不做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情,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搞区别对待,不搞厚此薄彼,保障群众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就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请群众当参谋,邀群众为军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努力做群众贴心人

作为班子成员,我们更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心系群众、对接群众、取信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从心里对我们说 “满意”。

一是当好“带头人”。自己有正气,群众才会服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到眼里,记在心上,也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思维和行为方式。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好标杆,做好导向,当好表率,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创新争优,带头严于律已,带头令行禁止,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做到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以优良的作风影响人,以端正的形象凝聚人。

二是主动“接地气”。接地气,才能有底气。要走出去,借局长接待日、机关联基层等活动开展,静下心,沉住气,深入基层、群众、纳税人当中调研,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发现基层的经验亮点,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要请进来,认真落实民主公开决策、集体决策制度,请群众参与到我们的决策中来,参与到财务预算、行政审批等方面的监督中来。

三是立破“聚焦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四风”问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群众提得最多的就是“领导干部多深入基层,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针对活动开展建议最多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成效。我们下一步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诉求,从他们最满意的事做起,从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一项一项梳理,一项一事研究,一项一项解决,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切实让群众满意。

“当群众贴心人”一句响当当的承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满意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我们要一心一意、一以贯之,抓好服务税户、服务基层、服务大局“三服务”工作,以活动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信赖、认同、支持。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八

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中“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因此,宗旨意识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增强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恪守宗旨的根本前提,是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增强宗旨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就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全体党员思想、观念、行动中的自觉反映,它表现为党员定向的心理、自觉的反映、能动的认识、主动的思维以及反思性的观念活动。宗旨意识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整体风貌的集中体现。

——确立宗旨意识是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胜利的宝贵经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党92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表明:从我们党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得民心”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成功之道。

——增强宗旨意识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仅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宗旨,而且需要我们按照时代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党的宗旨意识的认识。与此同时,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体制改革、地区差距、行业特征、就业状态等原因导致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多样化,群众为实现多元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使党在坚持宗旨、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处于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中。

——强化宗旨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紧迫任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刻理解增强宗旨意识的具体要求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真理。宗旨意识、群众路线是“武器”不是“钝器”,更不是“祭器”。增强宗旨意识不仅需要植根于全体党员的头脑里,还必须落实在全体党员的行动中。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坚定宗旨意识,保持血肉联系。增强宗旨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增强宗旨观念的应有之义。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坚持开拓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宗旨意识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目前,党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呈现新特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反对腐败,永葆清正廉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炉。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党才能拥有长期执政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同时,还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

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通过教育、制度、监督多管齐下,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

第一,要把加强教育作为增强宗旨意识的基础。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要抓好宗旨意识这个重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抓好理想信念这个基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树立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

第二,要把健全制度作为增强宗旨意识的保证。同志特别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活动成果固化在“接地气”的制度设计上。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形成便捷有效的民情反映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三,要把强化监督作为增强宗旨意识的关键。坚持群众路线、增强宗旨意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制度体制和机制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使其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硬约束,有赖于严密的监督体系。要通过党代会、全委会、党务公开等构建党内监督体系,通过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构建外部监督体系。通过科学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保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接受群众监督,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真诚的信赖;保证各级党组织自觉执行有关规定,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用实际行动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 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篇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全文讲话中,提到“人民”二字多达107处,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顾近代历史,中华民族饱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与煎熬,大地硝烟四起,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层层压迫、盘剥之中。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求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

95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有了正确的航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颗参天大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历史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到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心骨”。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服务人民不能变”,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未来在人民。新形势下,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的目的旨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为民务实的行动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要不忘初心,服务人民。

不忘初心,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一切为了人民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一生的价值追求。不忘为人民服务之初心就要始终牢记宗旨意识,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下,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夺取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因此,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走的了群众路线,听得进群众意见。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做决策、出政策,要多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从人民群众中既取为人民服务的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5载党和人民的风雨同舟,谱写了中华民族之崛起的盛世华章,全党同志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标签:最新 强化 宗旨 意识 联系 服务 群众 专题 发言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