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带范文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十六篇(汇总)

2023-08-11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 :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 蟠龙 鎏金

玉玺 纪嫔 湛蓝

上谕 傀儡 翊坤宫

修缮 击罄 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 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4.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四、五。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 :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 蟠龙 鎏金

玉玺 纪嫔 湛蓝

上谕 傀儡 翊坤宫

修缮 击罄 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 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4.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四、五。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二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由学生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填写《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对说明重点太和殿,采取综合处理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正音解词: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极(zòn) 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迥然不同(jiǒng)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给课文划分段落

(一)介绍故宫概貌。

(二)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三)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课文分析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

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

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天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

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观)

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

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

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用途)

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

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板书)总体布局

总概貌 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憎

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

1.祈使句

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

(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

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

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陈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别装蒜了!)

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这孩子真听话!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

(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练习题】

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气!( )

5.多好的天气呀!( )

【参考答案】

1.主谓句构成

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

4.名词短语构成

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

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请求语气)

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

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劝说语气)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

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

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

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

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后者实际上是陈述句。

【练习题】

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

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 )

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

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 )

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 )

【参考答案】

1.命令 2.劝说

3.催促 4.请求

5.禁止 6.禁止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三

说在前面:在备课中,为了每个环节层次清楚,所以各处板书或投影设计单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它融在一起,抓住一块主板反复变换使用,可节省些时间!有些须探讨的问题加有自己的评注,仅供参考!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和重点:

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方法;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4.进一步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三课时

三.预习提纲

1.通读课文,标清自然段;

2.看课文各页下的注解,掌握词语解释;

3.其他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正音解词。

○教学过程  

一.字词教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diàn)    蟠(pán)龙     鎏(liú)金    藻(zǎo) 井          檀(tán)香    御(yǜ)花园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修缮(shàn)

鸣钟击罄(qìng)           诏(zhào)书    中轴(zhóu)线

2.解释词语:

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攒:聚集,集中。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藻井:(见课本注释)

蟠龙:(见课本注释)

中轴线:中心线。  

二.理清顺序和结构

1. 要求学生依照课文中的导游去游览故宫,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课后练习一图。(顺次板书或用投影)

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了解结构,(边讲边板书画线句,也可不用板书)

问题: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划出主要词语。

1节:故宫的位置和历史沿革  

(北京的中心  城中之城  

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五百多年历史)             总写

2节:故宫整体布局及特点    

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可见教用书p114页扩展)

3节: 午门及护城河

4节: 三大殿概况(总写)

5、6节:太和殿(分写)

7节: 中轴线(插写)

8节: 太和殿(分写)

9节: 中和殿(分写)

10节:保和殿(分写)

11节:小广场(前朝后廷间的过渡)

12节:乾清宫

13节:交泰殿

14节:坤宁宫

15节:御花园

16节:神武门与景山看故宫

三.重点研读

1.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太和殿。 

2.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 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

归纳: 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

5. 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 课后作业 

1.写一篇介绍学校校园的说明文,字数不限。(必作题,写在作文本上)

2. 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的同学可直接在搜索栏内输入“故宫博物院”中文字样,即可打开故宫博物院网页。(有条件者作)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四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设计(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六、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多媒体显示故宫博物院全景图。

教师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内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八、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顺序,并画出说明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提示: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学校,要求重点突出,总说分说结合。

2.选择你所在的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向别人介绍。

3.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最近的路该如何走?请向同学们介绍,欢迎他们到你家做客。

4.投影显示颐和园游览示意图:

佛香阁是园内的建筑中心,登上佛香阁,放眼远望,你会看到哪些景物,请按照空间顺序作一简明的介绍。

二、收集故宫相关的图片、资料,力求全面详细地了解故宫,以“故宫”为话题,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图书馆、网络皆可,可以借助多种渠道搜集)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参考答案:

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

3.迈进、穿过、到

4.列数字 空间顺序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1.故宫简介

紫禁城是中国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朝皇宫。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俗称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有近600年历史。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苑部分约占1/3。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天安门为其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由此形成了宫廷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宏伟气魄和井然秩序。仅在宫廷区范围内,共有殿堂馆舍号称9999间半(现存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为了建造这座巨大的“城中之城”,明王朝倾全国人力物力,征调能工巧匠10万余名,民夫逾百万,所用建筑材料采自全国各地,真可谓“量中华之物力,给人间之仙阙”,堪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最。

故宫平面为长方形,其四周由高10米、长约3.4公里的宫廷围括,墙四隅各设造型别致的角楼一座。宫墙四面分别建有宫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墙外环绕护城河,河宽52米,长3.8公里,河水清幽,终年不断。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布局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左右衔连文华、武英两殿。三大殿以北为内廷,内廷又分中、东、西三路,中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是御花园;中路两侧为东、西六宫。东六宫向南是奉先殿、斋宫、南三所,西六宫向南为养心殿。内廷的外围东有宁寿全宫,西有慈宁、寿安储宫。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礼所谓“前朝后寝”的格局。前朝为“大内正衙”,后寝即所谓“三宫六院”。

如此恢宏浩繁的建筑群,所以未给人杂乱纷繁、局促拥塞之感,主要因为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线和重点突出、简繁得体的建筑手法。建筑群以太和殿为重中之重,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这里是皇家政治活动的中心,皇帝继位、大婚、朝会、殿试及命将出征均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充分体现了皇权第一的思想。同在中轴线上的内廷主体建筑如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虽然也是帝、后经常活动和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用性甚至超过外朝三大殿,但它们毕竟不是重大活动的中心,所以它们的建筑规模、体量和豪华程度明显逊于太和殿,表现出严格的“内外有别”。再以各殿飞檐的垂脊兽为例,太和殿设置10尊,乾清宫设置9尊,交泰殿设置7尊;而中轴线两侧的东西六宫各主要大殿仅设置5尊。由此不难看出,紫禁城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这里被明白无误的建筑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等级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皇权赖以维系的基础,这其中政治与礼制的内涵,被我们聪明的古代匠人以简洁明快的物质架构昭示于世人。

故宫以其完美的古代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艺术藏品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2.故宫主要建筑物简介

前朝

是故宫建筑物的重中之重。对旅游者来说,大体包括从天安门至保和殿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即故宫中轴线建筑的前半部;严格意义上的前朝,应从太和门算起,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二殿为两翼。前朝是宫廷举行典礼、朝贺、筵宴的地方,故建筑物以高大、宏阔、豪华为特征,以表现皇家宫殿的至尊至贵以及皇权统治的绝对权威。

太和殿

殿内陈设如当年帝、后临朝状。6根蟠龙金漆柱中央为高约2米的地平台,上设明代金漆雕龙宝座,座后为髹金屏风。殿内金碧辉煌,庄严华贵。明清两代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接受群臣朝贺。

内廷

泛指乾清门以北,延至东西六宫。主要建筑物为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它们是内廷最高等级的建筑群,也是帝、后频繁活动的中心,许多军国大事在这里决断,许多惊世骇俗的事件在这里发生,至今仍有许多文物保存在宫中,见物思古,能给人以无限的幽思与联想。

乾清宫

建于1420年。宫为重檐庑殿顶,高24米,面阔9间,深5间,饰以沥粉点金、双龙和玺彩画,是内廷等级最高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以此为寝宫,并在此处理朝政,皇帝驾崩,停灵柩于殿内。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理解重点词的词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二)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掌握生字词。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常见的建筑物都有哪些呢?同安影视城去过吗?它是模仿北京故宫建成的。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故宫,旧时的故宫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

(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ppt展示正确的示意图)

2、什么是建筑?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雨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歌德。

建筑往往在造型、色彩、结构与周围的环境的和谐统一等方面,给人音乐般的感受,有的象气势恢弘的交响乐,有的似舒缓幽雅的小夜曲。有的象诙谐生动的变奏曲。好的建筑艺术可以令人震撼,拓展想象力,让你久久的回味……

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是关于建筑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前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看图回答)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什么路线什么方向逐次介绍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说明的。

具体来说,以*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ppt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字词。(请2个同学读音,ppt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矗立(chù)鳌头(áo)

•金銮殿(luán)湛蓝(zhàn)

•琉璃(liúlí)额枋(fāng)

•蟠龙(pán)藻井(zǎo)

•中轴线(zhóu)击磬(qìng)

•檀香(tán)攒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雍正(yōng)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

•迥然不同(jiǒng)水榭(xiè)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1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威严和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ppt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打比方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列数字宏大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列数字宏大壮丽

五、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一、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三、说明方法:第3、4段段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金水河的外观与三大殿的高度,以及圆雕鳌头的数量。

六、布置作业:如下

六、教学反思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

(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

2、难点:找立足点。

五、教法设计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学生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以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4、口头作文,巩固知识,促使能力迁移。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

”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结: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

1、请到过故宫的同学当导游,演示课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

2、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1)、填写课后练习一中的图表

(2)、小结: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3、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怎样解说?

(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而行,你将如何导游?

(四)、精读5——8段,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写太和殿的文字

1、作者为什么重点解说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新授:

1.正音解词: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

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

肃穆(mù)奏极(zòn)额枋(fāng)藻井(zǎo)

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3)给课文划分段落

〈1〉介绍故宫概貌。

〈2〉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3.课文分析: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

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

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

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观)

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

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

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用途)

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

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板书)总体布局

总概貌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憎

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

1.祈使句

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

(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

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

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陈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别装蒜了!)

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这孩子真听话!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

(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练习题】

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气!

5.多好的天气呀!

【参考答案】

1.主谓句构成

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

4.名词短语构成

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

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请求语气)

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

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劝说语气)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

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

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

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

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后者实际上是陈述句。

【练习题】

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

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

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

【参考答案】

1.命令2.劝说

3.催促4.请求

5.禁止6.禁止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八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二十一中     黄冬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

(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

2、难点:找立足点。

五、教法设计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学生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以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4、口头作文,巩固知识,促使能力迁移。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          ”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结: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

1、请到过故宫的同学当导游,演示课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

2、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1)、填写课后练习一中的图表

(2)、小结: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3、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怎样解说?

(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而行,你将如何导游?

(四)、精读5——8段,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写太和殿的文字

1、作者为什么重点解说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

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 、先中间后两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

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

4、口头作文:介绍电教室。

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五)文化熏陶

(多媒体展示几组建筑图片,配以老师的解说。)

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下面请大家欣赏几组图片: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并吸收汉族及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建筑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白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的民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门楼,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

四大名楼,它们各具特色的造型,无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设计非常精巧,建筑艺术高超。

江南古镇,河衢交错,临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乡间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缓缓而行,橹声篙影,渔歌回荡,如诗如画,俨然是梦中的水乡……

所以,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

(六)布置作业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2题

1、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2、在你的语文资料库中设立一个“建筑览胜”专栏,多方收集有关建筑的资料。

3、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4、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九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设计(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十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

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 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 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十一

第 1课时

课题故宫博物院

课型:周次:15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下载的故宫图片。

看得出,同学们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四、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导入  并要求学生出示图片

出示

检查并正音

出示并交流

齐读

读写

听读并画出有关方位词

完成练习一3分钟

2分钟

2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对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间顺序安排。

五、学生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六、学生质疑

七、小结:

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房间9000多间,绝不可能都一 一详细介绍,而必须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这篇说明文正是相略得当的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鲜明的介绍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故宫。

八、布置作业 :

1、“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音3遍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引导学生理清结构

小结

讨论交流

12分钟

3分钟

第 14课  通案

执笔人:栾恭城   初二语文组

第 2课时

课题故宫博物院

课型:授课时间:15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2、重点研读太和殿部分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重点研读太和殿部分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  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出示目标

三、重点研读:

学生速读课文,并对照着本文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全班讨论明确:

1、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

2、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检查

出示投影

要求回答

读课文,思考问题

讨论并交流3分钟

5分钟

1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1、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2、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是为什么?

3、“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都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是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权的威严。

3、“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皇宫为什么被称为“紫禁城”吗?

2、作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故宫,你能体会作者写本文的感情倾向吗?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讨论交流,教师予以补充。

五、作业 :

预习15课,查阅有关《说屏》中的古诗文

要求并提示,指导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十二

作 业 导 航

1.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注意方位词语的使用

2.把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3.了解故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琉璃(liú) b.湛蓝(zhàn) 藻井(zào)

c.击磬(qìnɡ) 金銮殿(luán) d.蟠龙(pán) 中轴线(chóu)

2.解释加点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课文填空。

(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历史了。这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_____。

(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

4.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tian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5.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6.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7.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8.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9.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0~13题。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c)

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0.下面是对上述4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幻莫测。

11.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中“举例子”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正确的是________

13.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三、试一试

14.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一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啪!——”老师用教棒敲醒了睡觉的学生,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争气,一摸到书,就睡着了。”

学生抬起头,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和同学都笑了。

参考答案:

一、1.b(藻—zǎo)

2.直立、高耸 深 恭敬 蟠曲

3.(1)北京的中心 最大 最完整 五百多 明清 紫禁城

(2)解说词 空间顺序 南 北

4.作诠释 列数字 打比方

5.褒:建筑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文化价值。 贬:故宫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明清共24个皇帝在此盘踞。作者憎恨、揭露他们。

6.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向两旁;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7.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8.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9.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二、10.a

11.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大风对人类生存是严重的威胁

12.c

13.举例子 逻辑 概括 具体

三、14.我是睡着了,还拿着书呢!(能强调学生用功,逗乐师生即可)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故宫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结构特点,可以运用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形成描写复杂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获得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故宫的布局特点和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事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写作特点,并体会故宫的建筑美。

三、教学方法

游览参观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平时在影视作品中对故宫的印象,增强本课的带入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是首先写了故宫哪些宫殿呢?

2.这几座宫殿的顺序是怎样的?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写宫殿的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书写顺序:“中轴线”“南向北”。

(三)深入研读

在大致了解故宫的基础上,教师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故宫为大家讲解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宫殿,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宫结构,同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如果你去故宫你会选择那些宫殿去参观呢?”

明确:太和殿。

2.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呢?

明确:发现文中主要写的事物。引出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描写这样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重点突出。板书:详略得当。

3.范读: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2)“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3.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此时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写故宫的呢?

明确:作者是在远处和近处去描写的。

教师总结概括:作者是站在远处整体的总写,从近处上详细的分写,将事物的整体和局部充分的展示于读者的面前。板书:总分结合。

(四)拓展延伸

作者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景山上会看到哪些景象并谈谈你的感受。

(五)小结作业

以“我与故宫”为主题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利用本文学到的“总分结合”的手法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字数不限。例如: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新授:

1.正音解词: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极(zòn)       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迥然不同(jiǒng)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3)给课文划分段落

〈1〉介绍故宫概貌。

〈2〉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3.课文分析: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

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

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tian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tian安门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

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观)

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

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

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用途)

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

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板书)总体布局

总概貌 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憎

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

1.祈使句

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

(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

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

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陈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别装蒜了!)

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这孩子真听话!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

(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练习题】

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气!(   )

5.多好的天气呀!(    )

【参考答案】

1.主谓句构成

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

4.名词短语构成

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

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请求语气)

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

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劝说语气)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

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

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

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

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后者实际上是陈述句。

【练习题】

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

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    )

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

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    )

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    )

【参考答案】

1.命令    2.劝说

3.催促    4.请求

5.禁止    6.禁止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十五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使用说明】

1、 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

① 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 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顺序主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路线(注意:方位词)

③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2、 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检查预习:

矗立(     )  鳌头(       ) 湛蓝(      ) 琉璃(       ) 鎏金(     )

蟠龙(     ) 中轴线(     )金銮殿(      ) 击磬(       ) 玉玺(    )

檀木(     )  攒(          ) 乾清宫(    )坤宁宫(     )  zhào (     )书

肃穆(     ) 上谕(      )额枋(       ) 藻井(      )垂脊(     )

jiǎo(   )健 妃嫔(     )翊坤宫(    )修缮(     )jiǒng(    )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举世闻名:

二、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说明顺序。

三、走进故宫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是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3.①走进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两相对照,课文的语言好在哪里?

②走,进去看看。

③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由于旅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

【拓展迁移】

按空间顺序画出故宫的示意图。

【自主练习】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xx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

b.(1)珍品;  (2)奇巧;  (3)随意

c.(1)精品;  (2)精巧;  (3)任意

d.(1)珍品;  (2)精巧;  (3)随意

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可谓有条不紊,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不蔓不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也借鉴这一写法写作文。

1.介绍我们学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如教学楼、综合楼、操场等。)

2.介绍教室、微机室。

要求:任选一题,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

自主练习答案;

1 .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态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  4.(1)圣母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飞阁流丹,气势非常雄伟。  (2)木雕飞龙: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  (3)鱼沼飞梁:是一个方形荷花鱼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飞梁,人行桥上可随意左右。  5.空间顺序

故宫博物院教案两课时篇十六

樊建华

说在前面:在备课中,为了每个环节层次清楚,所以各处板书或投影设计单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它融在一起,抓住一块主板反复变换使用,可节省些时间!有些须探讨的问题加有自己的评注,仅供参考!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和重点:

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方法;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4.进一步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三课时

三.预习提纲

1.通读课文,标清自然段;

2.看课文各页下的注解,掌握词语解释;

3.其他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正音解词。

○教学过程  

一.字词教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diàn)    蟠(pán)龙     鎏(liú)金    藻(zǎo) 井          檀(tán)香    御(yǜ)花园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修缮(shàn)

鸣钟击罄(qìng)           诏(zhào)书    中轴(zhóu)线

2.解释词语:

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攒:聚集,集中。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藻井:(见课本注释)

蟠龙:(见课本注释)

中轴线:中心线。  

二.理清顺序和结构

1. 要求学生依照课文中的导游去游览故宫,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课后练习一图。(顺次板书或用投影)

(在此无法传递示意图,上传在素材库中)

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了解结构,(边讲边板书画线句,也可不用板书)

问题: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划出主要词语。

1节:故宫的位置和历史沿革  

(北京的中心  城中之城  

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五百多年历史)             总写

2节:故宫整体布局及特点    

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可见教用书p114页扩展)

3节: 午门及护城河

4节: 三大殿概况(总写)

5、6节:太和殿(分写)

7节: 中轴线(插写)

8节: 太和殿(分写)

9节: 中和殿(分写)

10节:保和殿(分写)

11节:小广场(前朝后廷间的过渡)

12节:乾清宫

13节:交泰殿

14节:坤宁宫

15节:御花园

16节:神武门与景山看故宫

三.重点研读

1.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太和殿。 

2.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 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

归纳: 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

5. 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 课后作业 

1.写一篇介绍学校校园的说明文,字数不限。(必作题,写在作文本上)

2. 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的同学可直接在搜索栏内输入“故宫博物院”中文字样,即可打开故宫博物院网页。(有条件者作)

课后反思:

作者邮箱: 

标签:故宫博物院 教案 两课 课时 十六 汇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