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带范文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最新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精选(5篇)

2023-09-23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范文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篇一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说学情

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

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

(一)活动

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则。这时板书课题。

(二)活动

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活动三(转盘游戏)

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四)活动四(装糖游戏。)

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六)总结: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篇二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平均分成()……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教读法

6、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1、(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1、(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篇三

教材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小步子的编排方法,所以本单元学习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然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事例和帮助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法。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作些准备。教材中的例1,通过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结果是5个1/8,也就是是5/8。由于没有讲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没有观察或者观察不出或者不能想象出直观的图形,出现2/8+3/8=5/16的现象,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这是关键。教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使学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意义)才能直接相加。

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再现和直观图观察,理解相同分母分数相加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难点:受整数加、减计算法则的影响和对分数的含义不理解,分数加法学习有困难。

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有效地达成目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的教学指导思想。

(1) 用直观演示……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学具操作建立分数加法的起始知识。

(2) 用练习法……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学习。

一是结合学生喜欢的四个学生过生日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在观察交流中引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吃了其中的一份,小红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小明吃了其中的二份,小明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十分之一?等问题,在生活情境中练习,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初步认识到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关系。

二是在这一情景中,引出小明与小红一共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思考。由于生活常识,学生很容易想到小明和小红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十分之三。此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促使学生对这一生活常识进行理性的思考。也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探索交流拉开序幕。此时,教师组织学生拿出实物图,在观察与拼摆中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十分之一加二个十分之一是三个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三。有了这一初步认识,出示书上的例1,让学生通过直观图的观察,理解二个八分之一加三个八分之一是五个八分之一,是八分之五。在两个实例的观察理解中,让学生初步感悟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只要分子相加,有效避免学生中可能出现2/8+3/8=5/16这种现象。有了这一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完成图文并茂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在比较交流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只要分子直接相加就行了。

三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一是图文结合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在学习中体会到的正确方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二是只有算式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练习,让学生能正确的表述几个几分之一加几个几分之一一共是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使学生能把方法抽象运用于习题的计算,三是结合生活场景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应用题练习,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体会的数学知识的用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结合课始的生日情境图,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回答问题:如谁和谁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接着让学生思考,三个小朋友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想?四个小朋友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么想?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进行知识的扩展,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思考,四个小朋友把整个蛋糕吃完了吗?还有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在知识的冲突中结束本课的学习,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作好埋伏。激发学生进行课后思考与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在这一节课学习活动中,主要注意以下三条:

一是联系生活情境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二是在知识运用中,让学生主动的把知识进行延伸扩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是紧扣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环境中运用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教学设计在中,肯定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欢迎多提宝贵意见。非常感谢!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篇四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乘法估算不是单一的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而是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估计得数大约在什么左右,还要求学生学会估计得数的范围,也就是估计得数比什么大,比什么小。乘法估算是个难点,教材的安排是:例题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牧场的情境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大约”,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然后通过思考、交流、引导、小结,用语言表述出来,指出2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即估计得数的范围,以及得数大约在什么左右。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该学习内容。

应用新课标理念,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比什么大,比什么小,在什么左右。

②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1、在教学环境中,创设适当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应用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能力。

3、教学中,严格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组织教学,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吸引和带领学生在数学空间尽情漫游。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本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出示例题,教师解说,明明邀请我们去他家美丽的牧场参观,谁来替他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你能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9×42=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感兴趣的牧场情境引入,在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

1、在计算之前,老师把问题分类,先请大家估计,明明家1天大约最多可挤奶多少千克?最少可挤奶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2、全班交流:

①最少可挤奶8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比800多。为什么用“多”这个字?(把数字都看小,20×40=800。)]

②最多可挤奶15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比1500少。为什么用“多”这个字?(把数都看大,30×50=1500。)

3、再请学生估计出明明家一天挤奶的千克数最大约最接近多少吗?

学生交流:最接近12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在1200左右。为什么用“左右”这个词?(把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30×40=1200。)

(估算方法要讲清、讲细,让学生理解清楚怎样估算)

4、计算验证:

有什么方法验证我们估算得对不对?(用竖式)请你试一试,做好的同学自己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第3种,最接近;第1、2种估计出了算式的范围)

5、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成绩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

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可以的。把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指向性明确,分散了难点,把乘法的估算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估接近、一是估范围,先分散后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40×20xx×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1)每组3道题,上下2道题可以口算,中间一道题要列竖式计算。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组题进行计算。

(2)独立计算。然后把这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说自己的发现。

(中间算式的得数比上边算式的得数大,比下边算式的得数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来估算中间的算式)

(4)那这个算式最接近多少呢,我们也来估算一下。(学生估计,全班交流)

重点说一说第3题的中间一题,这里出现了35这样的中间数,当出现这种数的时候,我们一般看另一个乘数,看它接近哪个整十数,如果是把它看大的,那么就把35看小,如果是把它看小了,那就把35看大。

课前发给每个学生1800、2800、3500、4800、1000、1800、600、1200等数字卡片。

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你认为你手中的数利用估算的方法能填入老师出示的括号中,请起立。

教师逐个出示

24×53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第1题可引导学生来完成,让学生理清题意,清楚第1部分是估范围;第2部分是估接近。)

37×65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28×32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76×59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让选择正确或错误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适时反馈。

小结:两个乘数分别看做比它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而把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最接近。

师:其实估算不仅在我们数学计算时有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估算。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了解。

出示题目。

说说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估计这里大约有多少个字?(学生列式估计)

全班反馈。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是怎样想的?

(1)48×24≈1000(元)

(2)38×24≈800(元)

(3)28×24≈600(元)

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估算。第2种比较合适。

[本课的练习分了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三类,练习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理解的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介绍“你知道吗?”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梳理,纳入知识结构,同时也为日后的回忆提供了线索。本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估算

(1)20×40=800

估计(2)30×40=120

(3)30×50=1500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人教版篇五

(一)教材分析:

东、南、西、北是在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对方位的再一次认识,它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方位知识和看简单的路线图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东南西北、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教材在设计上都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是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次之前已经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在面对地图时,对东南西北的辨认就有一定困难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力目标:学生能识别平面图上的不同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建构的特点,我把掌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八个方向的定义,并能辨认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辨别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作为本课教学难点,关键是充分利用空间位置,引导学生认知方向、辨别位置。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本课是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学生的位置感只是从生活中的经验认识所建立的表象,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水平方向分的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概念,是比较困难,因此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1、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2、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为了更好的凸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进行如下教学:

(一)谈话激趣,倒入新课

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做一下自我介绍;介绍好自己后,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跟我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从而引出新课。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提出问题,学习新知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辨别方向,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等等。这样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汇报、交流,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教师提问:我们站在校园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你们感觉东在哪里呢?学生猜测,意见不一。并且说说学校的东面都有些什么物体?让学生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东找到了,你们现在还可以找到哪个方向呢?”预计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西,并且理解东与西相对,南与北方学生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或将学生置于学校的具体情景进行理解,从而明白南北相对。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站队时东南西北分别站着谁?

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教师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介绍在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然后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立一个中心点:岗亭,标出东南西北。在找出东、南、西、北方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呢?换新的观察点,找相对方向的建筑?如:我们现在新华书店,那它的东面是?北面是?让学生在相互的说,在不同观察点的不同建筑。

(三)综合应用

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自己所在城市:重庆,在看看重庆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些什么城市呢?

(四)课堂小结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

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标签:最新 三年 级数 学说 课稿 人教 精选 5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