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带范文网综合范文其他范文内容页

最新教学案例设计(通用3篇)

2023-07-05其他范文下载文档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案例设计篇一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郡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在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兰亭集序》。(提问:什么是序呢?)

明确:一般放在书或者文集的前面,是说明书籍著述或者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评论,或者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

(过渡句:《兰亭集序》不仅是一幅书法极品,誉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更是散文中的佳品,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诵读、理解去探究文字的丰富的内涵。)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们认真听一下录音。

(要求:注意文章的语气、停顿、字音)

2、学生齐读

(指导学生的朗读)

(过渡句:关于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文意的理解,首先应该是字词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并尝试翻译,请特别注意老师用不同颜色标注出的字词及划线部分。)

4、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梳理字词

5、品读课文,读出情感

(过渡句:字词的梳理,可以说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打下了一个基础,那么接下来我们请男生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乐

作者为何而乐呢?

1、良辰:暮春之初

农历一、二、三月为春季,暮春也就是三月。

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翻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最美的一段时光。

2、美景:山、水、天气

比较王羲之笔下春景与其他文人笔下的的春景的不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明确:

《忆江南》和《晚春》写的是花红水绿,尽显春色之浓艳;

《兰亭集序》:映入眼帘的只有山、水、竹、天、风而已,可以说,真是洗尽铅华。写竹,只言其“修”而舍其翠绿,写水,只言其“清”而弃其碧波,尽显春色之素淡、雅致、清幽,这样的山水,正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清风拂面,水声泠泠,在这里,足以让人心境澄明,心旷神怡,物我同化。

3、乐事: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之饮

(提问:对于王羲之等人来说可乐的事仅仅在于“修禊事”吗?要求: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我国古代文人有流觞而饮,吟诗作赋之雅俗。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就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感情的产品。流觞曲水,贤士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乐,亦足以把内心深处的感情都表达出来。

4、赏心:游目骋怀

提问: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那么,他是如何表达的? 明确: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

提问“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是极视觉置于:竹木萧萧,流水潺潺,是尽听觉之乐。但最令人快乐的还不在于此,是什么呢? 如何理解“游目骋怀”?

明确:游,骋,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我们游目骋怀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这个时候,已经是见山不只是山,见水不只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的了。

6、美读课文,感悟情怀

在这样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王羲之等人游目骋怀,尽享耳听和眼观的乐趣,最后作者把心情归结为一个“乐”,如果让你们再一次朗读这一部分,你会怎样来读呢? 明确:舒缓—稍快—舒展曼婉,语调要清新。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

7、小结

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回复平静,使原本堆积的烦恼渐渐融化。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许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这些留待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8、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癸(guǐ)丑 修楔(xì)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一)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讨论第一段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试背诵。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板书明确:(一)记叙兰亭盛会:(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2)人物:“群贤„„少长„„”(3)环境:“此地有„„,又有„„”,(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感受:“„„信可乐也。”

讲析过程中,给定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指名学生根据板书内容提示,试背诵。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后,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预习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第二课时

一、集体背诵第一段

简要复习第一段内容,导人新课。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2.“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3.本段教学有一定难度,应先指名学生串讲大意。

4.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学生发言后,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5.结合课后练习(一)中的(2),讨论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板书: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晤言一室之内(静)或放浪形骸之外(躁)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6.齐读。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

三、讨论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1.指名学生朗读。

2.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发言后,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全班齐读。

四、归纳总结

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比较阅读:课外阅读《腾王阁序》,比较与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20.是日也:这一天。21.惠风:和风。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24.所以:用来。25.骋:使······奔驰。26.极:穷尽。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34.暂: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40.向:过去、以前。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1-2][4-5]

教学案例设计篇二

天上的街市

预习

一看

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2、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3、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物而想起的其他相关的人或物。联想必须有相似点或想关点。

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想象必须合理,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二做

1、读三遍课文(出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标小节号。

2、读课文,圈划诗中的 生字、新词,并注意使用工具书,掌握音、形、义。

3、整体感知:

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诗中想像“浅浅”的天河并不宽广,牛郎织女来来往往,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思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双翅”,本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试概括诗中运用的联想、想象之处。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3.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四、朗读诗歌

1、初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朗读要求:

1、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2、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再读文章,注意本诗的节奏和重音(听录音,再齐读)

五、自由朗读、自主思考: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

2、诗人由远远的街灯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

3、诗人看到了明星景象产生了遐想,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美好、幸福、自由、光明)知识点链接: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想象: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此诗哪一节是联想的内容?怎样联想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哪几节是想象的内容?想象了怎样的情景?

六、合作探究

1、文中也提到了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文中他们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但是传说中的与作者笔下的却不一样,作者为什么改动传说呢?

对比:传说——诗中 人间现实——诗人愿望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例:第四节)

(1)“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2)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朵”

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3)你觉得还有哪些词用的较好?请找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七、归纳总结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富足、自由、幸福、光明、美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八、拓展延伸

读完了诗人的美丽诗篇时,当你仰望苍穹,你又想到了什么?

教学案例设计篇三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3、能通过学习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并能初步进行变奏的改编。重难点:

1、聆听中能分辨出作品的变化。

2、在欣赏中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的不同风格。

3、掌握变奏曲的特点。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主题部分。

1、用哼鸣的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2、用wu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二、新课学习

师:回忆刚才唱过的旋律是哪一首乐曲? 生:《铃儿响叮当》

师:原曲是什么样情绪的?你听过哪几种不同的版本?

1、介绍《铃儿响叮当》背景。

《铃儿响叮当》是圣诞歌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从十九世纪的英国开始,后来传入美国。进入二十世纪后,他起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开启神奇的旅行,再次体验这一广为流传的乐曲的历史变迁。

2、聆听乐曲,第一遍 师:你听到了什么?

介绍《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创作背景。《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由美国作曲家彼得彭特所作。1987年杨鸿年听后进行部分的缩编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

3、聆听乐曲,第二遍。师:找一找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八次或者九次(引导这八次变化是围绕主题发生的,所以是八次)

4、分小组聆听第三遍

师:注意听自己的部,和主题对比找出三个特征。分组聆听乐曲——讨论总结——分小组说明。

5、分部分聆听,完成游戏:领贴纸。

教师出示不同变奏的对应曲风贴纸,由各小组认领。

6、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由小组将各部分特征在聆听过程中进行展示。

三、了解变奏曲

1、在音乐声中分组讨论变奏曲特点。

2、教师总结变奏特点

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

四、拓展:创编《小星星》

1、出示《小星星》主旋律

2、视课堂时间,改编华尔兹和爵士风格

标签:最新 教学案例 设计 通用 3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