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机制、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建管机制、长效机制等“五大”机制创新,坚持思想认识、领导力度、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工作职责“五到位”,充分发动群众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形势较好,成效明显。
一、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五)水利血防工作稳步推进。争取国家投资水利血防工程2.75亿元,开展富水、太湖港等17项水利结合灭螺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漳河、陆水等1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结合灭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共3页,当前第1页123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共3页,当前第2页1234、深化改革是基础。近些年,我们不断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改革,为农村水利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项目建设“四制”推行、各类建设项目资金分配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乡镇水利站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价及水费计收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壮大完善、受益户共有制经验的推行、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以林养渠”建后管护新机制的探索等一系列大胆创新、深化改革的举措,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新形式、新办法,确保了农村水利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和农民持续受益。
5、组织领导是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紧抓不放。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召开后,各地、市、州相继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组织动员、安排部署。武汉市、襄樊市、黄石市、恩施州、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等制定了《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荆门市、襄樊市、十堰市、随州市各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和《意见》,逐级签定了责任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村组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深入水利工程建设一线,督办检查、指导施工、协调矛盾,极大地增强了各地干群投身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黄冈市有市级干部、乡局级干部、村级干部组织的专班长期奋战在水利建设一线。宜昌市、潜江市组建由市领导挂帅的督办组,深入工地,对大工程和市办重点工程进行分片驻点督办,督进度、督质量、督平衡,为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孝感市开展组织“四大家”领导、各县市区分管书记或县长以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通过观摩典型、总结成绩、查找问题、交流经验等形式,对全市冬春水利建设开展全面检查督办,有力促进了建设进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总体讲,本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势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定位不够明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定位应该是“规划依托、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但目前从建设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忽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有些地方忽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府主导作用,有些地方忽视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
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新的形势。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渠道不明。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国家、省重点基建项目和有国家投入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热,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跨村、跨乡镇的中小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进展不理想。农民投工投劳一直以来都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投工投劳数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取消“两工”后,现行的“一事一议”政策来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情仍不见回暖。今年和上年度相比仍于持平阶段,全省投工投劳均在2亿个积累工左右,远不能满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
三是建后管护机制不畅制约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农村体制改革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分散经营,已建成的农村水利工程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很多农村水利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除大中型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外,大部分小型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有急需但无工程可用。加之各地长期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枢纽轻配套等问题,致使许多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成为“弃儿”,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无序局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省水利建设的实际,在新一年度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们将以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托,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指导、引导抓好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探索水利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打破传统兴修水利的格局,加快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力争使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管护机制上有新突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
共3页,当前第3页123